(相关资料图)
“House脱口秀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受到了舆论的普遍声讨和严厉谴责。有关部门果断采取措施,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了涉事公司和个人,得到了社会普遍支持。这个案例不啻于给相关从业者敲响了一记警钟,“脱口秀”不是法外之地,诋毁英雄、消解崇高必将为人唾弃、为法不容;低格调的搞笑、无底线的放纵和博眼球的娱乐,无异于自掘坟墓。随着舆论的发酵,“脱口秀”行业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隐患也越发显现了出来,而如何规范和发展这一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艺术形式,就成为一个亟待梳理和解决的课题。
作为一种舶来的语言艺术形式, “脱口秀”最初发源于英国的“stand-up comedy”,指的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喜剧表演节目。它传入国内后,随着《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在东方卫视开播,逐渐积累了稳定的观众并走向全国。经过线上平台的推广,特别是《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两档节目的火爆,线上模式进一步辐射催生了线下脱口秀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据媒体报道,自2017年《脱口秀大会》上线播出后,“脱口秀”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到2021年,全国不完全统计的“脱口秀”俱乐部数量已近200家,其全国线下演出票房收入达到了2亿多元。这种被人称为“小众的、新兴的、带有叛逆色彩和调侃性质的舶来文化”,大多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目标,一般都能较好地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具有诙谐幽默、机辩巧思、强互动性的艺术特点,因此受到了年轻人的普遍欢迎。
对于这样一种从舶来到形成当前较为可观规模仅用了十几年的新兴行业和艺术样式,其活力来自于哪里?一方面,相比于一些传统艺术,“脱口秀”演员普遍比较年轻,跟目标观众大体年龄相仿,往往有着相似的关注和兴趣,比如婚恋、房产、理财、育儿等话题,这种共情自然给“脱口秀”提供了很大的加持。另一方面,互联网环境带来的信息传播和话题共享,使得“脱口秀”涉及的话题极具开放性,而演员轮番上场“玩梗”又使信息的消化更趋多元多样,加上演出机构或组织方不断尝试新的场景互动形式,则使“脱口秀”能够频频上“鲜”吸引观众。在资本频频入局、“脱口秀”行业不断取得票房突破的同时,有媒体调查发现,缺乏规范运营的专业机构和演员人才的情况,已逐渐成了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不少“脱口秀”演出是以个人或俱乐部形式组织的,以兼职演员居多,演出质量并不稳定。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野蛮生长”来概括“脱口秀”兴起的过程,但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其弊端和隐患已显端倪。在业态众多、形式多样的演艺品类和自身逐渐“内卷”的竞争格局当中,“脱口秀”演员如何守住底线而不趋俗媚俗,表演话题如何避免同质化而新颖出挑,行业如何衍生更丰富的业态场景,都是一个个重要的考验。从“House脱口秀事件”看,目前显然行业内一些机构和个人尚无清晰的思路、更无清晰的边界。对于“脱口秀”这样一种有着强引导性、强互动性的艺术样式而言,这是相当危险的。当擦边球、踩红线、无底线“玩梗”和低格调搞笑成为一种侥幸心理下的挑衅与冒险,原本可以理解的一些行业焦虑也瞬时失范演变成了失德甚至违法的行为。在此事件之后,有人表达了对“脱口秀”行业前景的担忧,言下之意是有关部门的惩处“过火了”,却不知此次规范整顿对于“脱口秀”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也是对行业升级的一次及时诊疗。
文艺要通俗,但决不能庸俗、低俗、媚俗,这是任何文艺工作者都应秉持的观念和准则,“脱口秀”从业者也不例外,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在笔者看来,一方面,“脱口秀”从业者要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法律法规学习,时刻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同时不断加强生活体验、艺术修炼,通过增长本领、提高演出质量而不是靠踩线脱轨来吸引观众、赢得市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进一步明确规范、加强引导,及时开展相关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调动和发挥市场在行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而使“脱口秀”行业更好地行进在“规范发展”的轨道上。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